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54178/2023-46784
【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服务助力艺术职业大学百年育人大计 (农商行珠山支行)
来源:珠山区金融办 发布时间:2023-12-15 11:45 访问量:


一、案例背景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统招本科高校,是省教育厅主管,国有企业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举办的民办非营利性职业本科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也是江西省首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诞生于景德镇、成长于景德镇,致力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有效衔接,用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无缝对接,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学校新校区占地1400余亩,是一所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花园式高校,是同学们求知求真、创新创业的胜地。

学校根植江西、辐射全国,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应用艺术为特色,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紧密对接新一代陶瓷文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板块,构建了艺术设计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文化旅游专业群等为引领的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格局。设有陶瓷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体育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文化教育学院、旅游商贸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9个,职业本科28个,专科专业75个,形成了涵盖文化艺术、旅游、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等十三个专业大类的综合性专业体系。

学校依托国企办学的优势,校准航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深化产教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升级特色专业集群建设、探索多样化产教融合渠道,以“引企入校,校企共育”,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探索“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拥有中德(景德镇)工业4.0公共实训基地、陶溪川文创街区、邑山陶瓷智造工坊、陶溪川大剧院、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大批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

二、案例内容

本案例"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一期)"项目位于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河畔、景德镇北站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00亩土地,本期项目拟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占地面积约745366平方米(约1118.04亩),总建筑面积为695250平方米(期中地下建筑面积108650平方米)。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容纳15000多名师生的国际化校园,建设内容包括艺术中心、特色艺术图书馆、大型报告厅、标准游泳馆、足球场、艺术家工作坊、访问学者专家楼、音乐厅等。项目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2022年9月竣工使用。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属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基本审批手续具备,设计和施工中坚持"绿色校园,海绵学校,绿色建筑"的宗旨,达到绿色建设的标准。

1、节地与室外环境

(1)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2)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2、节能与能源利用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

(2)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的规定。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2)绿化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20%(按价值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

(2)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建筑墙体材料尽量选择自重轻、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如采用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材料隔热保温绿色节能材料,该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蓄热系数大,粘结强度高,用于建筑隔热保温,既节能环保又安全适用;外墙保温材料为 GC 发泡水泥保温板,燃烧性能等级均为 A 级。

(3)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价值计)占总建筑材料的5%;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10%。

(4)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三、积极成效

(一)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紧紧抓住大发展大改革的历史机遇期,着力提升质量,增值赋能,探索职业本科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格局,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特色专业群建设面对产业升级趋势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学校积极适应产业转型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基于1+N理念,全面实施1+X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构建灵活有效,市场化的就业创业数据平台,实现专业群体与产业链,专业能力与专业能力,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双向沟通,帮助学生。围绕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质量体系,师资队伍,支撑平台等方面的重点突破,学校今年调整新增数字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物流工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20多个专业本科专业,推进特色专业集群建设,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

()探索产教融合的多元化渠道学校成功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首批建设单位,不断聚焦专业化创新产业需求,以陶瓷工艺设计为建设方向,形成一城一产一院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链中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有机衔接。同时,学校常态化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不断整合优质资源,完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设施场地,建立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去年12月,学校成功获批江西省首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目前,学校与联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构建人才协同培养的创新机制,通过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学习工厂,协同创新中心等实训平台,共同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基地,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示范模式。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积极探索建立特色鲜明,定位科学,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使高职本科教育内生于经济社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学校依托国有企业办学优势,紧密对接文化创意,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帮助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加强与旅游,科技,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努力为区域经济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产业智能化,集成化,品牌化,推动产业创新文化。

四、案例启示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内涵提升为重点,主动融入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深度融入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和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效益更趋合理、育人环境更优良、治理体系更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更优能力水平更高、服务能力更突出、特色更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努力跻身全国高水平职业本科院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