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54178/2021-62220 发布机构:  珠山区发改委
解读:《景德镇市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珠山区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04-02 09:00 访问量:

《景德镇市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珠山区未来五年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做了总体部署,是新的历史时期指导珠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的总体规划,也是编制和实施各类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年度计划、实施方案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好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任务,对于我区巩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力以赴落实好建设国家试验区各项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不断擦亮国际瓷都与世界对话的窗口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规划》编制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省委“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和市委“三个五”战略行动,抢抓国家试验区建设机遇,以“擦亮国际瓷都对话世界的窗口”目标定位统领珠山未来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落实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对“十四五”时期我区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三、《规划》主要内容

《景德镇市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共分为十章34节,第一章发展总体要求包括发展基础、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章全力融入国家试验区建设包括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动陶瓷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提升陶瓷博览交易水平、拓展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第三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包括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第四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第五章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包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第六章推进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包括健全绿色制度、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第七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包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第八章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包括提高城乡居民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健康珠山建设、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九章推进平安珠山建设包括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深化法治珠山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第十章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包括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努力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四、惠民利民举措

1陶瓷文化传承保护工程

(一)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推进景德镇名城保护环境提升项目(御窑厂一号工程)、景德镇陶阳里历史街区等项目建设;

2.制定出台《珠山区五年文物保护方案》;

3.重点实施17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特别是杨梅亭古窑址、刘家弄古作坊群等省级保护工程;

4.加快建设老鸦滩艺术社区。

(二)陶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制定出台《珠山区全域旅游规划》;

2.实施御窑厂、三宝国际瓷谷等核心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3.完成御窑厂、三宝国际瓷谷创建5A景区,陶溪川、三宝国际瓷谷创建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

4.完成元溪村国际艺术山谷、三宝国际瓷谷瓷源秀带保护利用建设项目;

5.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打造夜游三宝、城市夜游等一批精品夜游项目;

6.重点打造三宝四季、城市文化会客厅等文化项目品牌;

7.完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建省级旅游强县目标。

(三)陶瓷文化教育工程

1.加快推进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地创新创业工程”战略合作:

2.大力推进陶瓷文化进校园、进幼儿园工程;

3.完成3个以上区级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场馆品质提升;

4.引导建设50家民办陶瓷美术馆、博物馆等;

4.打造完成25家“书香珠山”阅读平台;

5.打造完成15个陶瓷文化研学基地建设。

(四)陶瓷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工程

1.培育从事文化创意和服务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2-3个;

2.加快建成陶溪川、三宝国际瓷谷、洛客设计谷等创意设计园区;

3.完成洛客设计项目并投入运营,力争陶瓷设计专利年申请量达到200-300件以上;

4.加快三宝国际瓷谷加快创建国家级版权示范基地。

2 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一)加强科技人才服务建设

1.制定出台《珠山区人才发展计划》;

2.建设1-2个人才服务创新基地;

3.持续开展科技人员入企服务专项行动;

4.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扶持力度,每年新增2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科技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

1.深入推进珠山区(陶文旅)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2.支持引导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8个,引导激励规上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

3.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研发,完成专利申请1000个;

4.打造珠山区陶瓷文化创新示范基地2-3个。

3 优化产业结构升级

(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1.拟建洋湖村瓷源路仓储物流园;

2.拟在珠山新区(高铁商务区)实施陶瓷总部经济商圈建设计划,增强陶瓷总部经济辐射作用;

3.根据财税改革管理办法,制定出台新的《珠山区总部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4.支持众云科技物流平台建设,完成入驻100家整车物流企业,力争整车物流全国份额扩大至30%。

(二)数字经济发展工程

1.实施陶瓷产业数据中心和陶瓷垂直电商平台建设;

2.推进御窑厂、陶溪川、三宝国际瓷谷等智慧景区建设;

3.争创国家数字乡村示范点;

4.打造珠山区陶瓷文化产品直播平台,加强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合作。

(三)发展“少而精”型工业

大力发展“少而精”型工业企业,重点扶持10-15家区级重点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四)扶持国有企业壮大工程

支持鼓励区国资公司发展壮大,到2025年资产规模超400亿元,营收达到160亿元。

4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启动东片区商业中心建设发展计划,打造城市“副中心”;

2.完成180条背街小巷改造,实现背街小巷改造覆盖率达到100%;

3.完成15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4.完成现有6000户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

5.新建道路5条,改造道路20条,完成城市路网;

6.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程,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7.推进景德镇高铁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二)乡村振兴

1.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打造完成21个新农村建设点;

2.完成三宝国际瓷谷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3.持续推进“三个三”模式,推动洋湖村、昌江村等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水利工程

1.实施南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昌江水系生态修复工程;

2.推动水坞口小(2)型水库建设;

3.启动昌江河百里风光带(珠山段)中心城区综合治理项目。

(四)补短板工程

1.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推进方家山及南河片区、昌江村等内内涝点整治工程建设;

2.强化城镇排水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高铁商务区、御窑厂片区、东片区等排水系统建设。

5  推进绿色发展工程

(一)环境治理

1.加强“四尘三烟三气”治理,推进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

2.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5‰以下;

3.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镇(乡)全覆盖,国控断面确保100%达到三类、98%达到二类。

4. 建设1-2个区级建筑垃圾消纳场、生活垃圾中转站,对全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二)节能减排

推动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绿色创建行动,探索减碳行动激励机制。

(三)绿色产业

1.启动新厂村李家龙须坞田园休闲旅游综合体产业项目,重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2.启动黄泥头村三步元生态橘子园产业项目、樊家井村米粉加工产业项目、银坑村绿色蔬菜种植二期项目、银坑村鱼类养殖项目、黄泥头村有机肥生产等绿色产业。

名称解释:“四尘三烟三气”:“四尘”指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三烟”指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三气”指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及燃煤锅炉烟气。

6 发展民生重大工程

(一)就业创业

1.出台促进本地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计划建立1-2个区级创业孵化基地;

2.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3个大学生见习基地,鼓励高校毕业生留珠山就业;

3.加大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库房、服务场所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员档案服务管理能力,满足企业选人用人的需要,促进流动人员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4. 建立失业动态加测、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并实施失业预警和预防调控。

(二)社区建设

1.深入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改扩建工程,到2025年完成30个社区建设;

2.支持镇(街道)推进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建设,到2025年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3.鼓励养社会老机构向社区提供居家上门康复训练、助餐、培训支持等服务;

4.高质量打造1个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7个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

5.完成竟成养老院新建项目。

(三)健康医疗

1.实施村、乡两级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2.重点推进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

3.新建一批举步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等建设设施,力争城市社区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

4.规划新建一家县级二级医院;

5.规划新建一家儿童眼保健中心。

(四)教育发展

1.完成一小搬迁工程,二小、三小、珠山实验学校、八小改扩建工程;

2.规划在高铁商务区东部新建一所30亩左右的小学;

3.到2025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0%,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

4.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定和国家办学标准,基本消除小学45人以上、初中50人以上超标班级;

5.推进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工艺美院等院校合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职业、创业指导人员等专业化队伍建设。

7  平安珠山工程建设

(一)公共安全服务平台建设

1.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要求,建设高效运行的基层综治中心。力争基层三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合格率100%,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一类比率达到90%、80%、60%。

2.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建设。

3.推进法律法务专业团队建设,实现“乡村、企业、综治中心、机关事业单位”等律师顾问全覆盖。

4.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推广“智慧安防小区”“农村地网工程”“智慧安防单位”建设;

5.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驻村)警务室建设,实现“一社区(村)一警(辅警)”100%全覆盖。

(二)社会治安管理平台建设

整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督、生态环境、卫健、消防、应急等部门网络,建立全区统一的社会治理“全要素网络”。

(三)应急管理重点建设工程

1.整合区、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系统,建设区级统一的智慧应急智慧平台。

2.推进珠山区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建设,打造珠山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3.全力提升应急管理综合治理能力,打造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四)提升消防综合能力

1.完成浙江路消防站、群英街消防站、陶溪川消防站等建设任务;

2.制定出台区级灭火救援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奖励办法;

3.完成老旧小区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建设;

4.推动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的安装、智能烟感报警器安装工作全覆盖;

5.编制完成《珠山区“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

原文:景德镇市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