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应急管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569013
珠山区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来源:珠山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6-09-20 00:00 访问量:

珠山区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和事故的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通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企业生产安全应急管理九条规定》、《江西省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景德镇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珠山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灾难(以下简称事故)应急管理及救援处置等工作。

本预案所称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包括道路、梭式窑、燃气管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共聚集场所、火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不包括交通事故)。

1.4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营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同时注重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1.4.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竟成镇、各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事故的应急管理及救援工作。事故应急救援以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为主进行领导和指挥,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企业是生产安全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3整合资源,有效联动。充分利用现有部门和地方的应急救援力量,统一规划、合理整合、资源共享、有效联动,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重要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形成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灾难的合力。

1.4.4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一般以属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密切协同配合,相关上级单位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1.4.5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6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和加强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基础工作。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珠山区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由区政府、竟成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和生产经营单位三级应急指挥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构成。

2.1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珠山区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作为非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区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总 指 挥:张朝博   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

常务副总指挥:黄爱喜   区政府党组成员

副总指挥:李洪涛   区政府办主任

    员:熊   区监察局局长

          金光华   区安监局局长

          董玉成   区发改委主任

          敖景辉   区工信委主任

             区民政局局长

             区住建局局长

             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局长

          江华珍   区卫计委主任

          程继志   区文广新局局长

          江丽君   区应急办主任

             区法制办主任

             区城管执法分局局长

          敖军荣   区公安分局副局长

             区教体局副局长

          林荔景   区总工会副主席

          周清芳   区财政局副局长

             区人社局副局长

          王凯忠   区商务局党组成员

             区环保局主任科员

          程华峰   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

             区消防大队副大队长

             交警一大队大队长

          饶光辉   交警三大队大队长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负责指挥部的各项日常工作,金光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2工作职责

2.2.1区指挥部职责

领导和协调全区事故应急管理工作;贯彻全区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方针,起草、修订和解释本预案;负责牵头全区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导事故应急救援网络建设;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和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指挥、协调全区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完成区应急办和市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2区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承担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工作;与区应急办和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衔接;收集、综合事故信息,并及时向区指挥部汇报,及时传达和执行区指挥部的各项决策和指令;负责与专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社会救援力量的业务联系;指导竟成镇和各街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开展事故救援、抢险及相关的通讯、交通、物资保障等工作;组织专家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助做好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完成区应急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区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区安监局承担区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加强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梭式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宣传和教育;收集事故信息并依法、依规报告;组织或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承担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区应急办监督、检查和指导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区监察局监督检查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部门(单位)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参与事故调查工作;对因工作不力、履职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区发改委负责全区油气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天然气管道和油气管道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区应急指挥部要求,将应急救援所需器材和物资纳入政府投资年度计划。

区公安分局负责对事故现场实施道路交通管制,协助疏散人员,维护现场治安秩序;适时调集治安、交通等警力参与救援;参与事故调查,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取证工作;对事故中失踪、死亡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对事故死亡人员进行法医鉴定工作。

区工信委 组织电网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电力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供电工作;参与相关事故应急救援的协调。

区教体局组织和指导全区教育系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全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并组织、指导、督查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区住建局负责指导建设工程与房屋垮塌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协调调集起重机、挖掘机等建筑行业抢排险设备;负责组织桥梁、隧道设施的抢险工作;负责协助提供建筑等工程技术资料支持;负责城市供气、供水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指导排水应急管理工作;配合做好有关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安排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并监督使用。

区人社局负责因工伤亡人员的工伤调查、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指导协调和办理已参保因工伤亡人员的工伤保险事务。

区城管执法局负责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抢险和抢修,及时做好事故现场周边城区环境卫生的清理与维护。

区文广新局负责全区文化现场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包括考古和文物发掘中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区农林水务局负责农牧、水产业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区商务局负责商贸系统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应急救援物资供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区卫计委负责卫生计生系统的事故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并对事故发生区域进行疫情监测和防治。

区环保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和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的应急环境监测;指导防控环境污染;组织对环境污染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生态环境恢复建议。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应急管理工作。

区民政局负责民政系统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调事发地受灾群众的救助和临时安置工作,接受并管理社会援助等相关事务,承办事故抢救中牺牲和受伤的人员追认烈士、评残等申报、审批工作。

区总工会督促企业工会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做好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参与事故中伤亡人员的抚恤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区消防大队承担火灾事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区直其他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确定的生产安全监管职责,结合本行业领域的具体实际,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区指挥部根据救援需要进行调配。

2.2.4竟成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职责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事故应急管理及救援处置工作;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并及时更新“一网四库”;组织辖区内的企业开展并加强相关应急管理工作。

2.2.5生产经营单位职责

负责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制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按规定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及时组织救援力量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2.2.6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按事故的响应级别及应急救援需要,区指挥部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其职责是:执行区指挥部的命令、指示,代表区指挥部指挥事故现场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开展救援工作;及时向区指挥部报告事故发展态势及救援情况,拟制并实施现场救援方案;根据现场应急救援需要,紧急调度其他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参加抢险救灾;现场险情恶化,及时向区应急办提出增援请求;负责审定对外公布的现场事故信息;根据事故级别,组织或参与组织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事宜。

2.2.7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各部门职责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需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灾情处置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物资供应组、应急专家组和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组,具体实施事故现场的各项救援工作。

综合协调组:由区安监局和发生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等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综合协调工作,配合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做好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装备的调度和各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抢险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灾情处置组:由区消防大队和社会救援力量等组成,负责事故现场伤员搜救、事故抢险救灾及事故后被污染区域的洗消等工作。

警戒保卫组:由区公安分局和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等组成,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转移和治安保卫等工作。

医疗救护组:由区卫计委等组成,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实施现场救护、伤员转移护送及医院救治等工作。

环境监测组:由区环保局、区农林水务局等组成,对事故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大气、水体、土壤实施即时现场监测,确定被污染区域范围,并对环境污染进行评估,事后对被事故造成的污染环境进行跟踪监测,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物资供应组:由区工信委、区发改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组成,负责应急救灾物资、应急装备、应急通信、应急避难所的筹集、组织、调配和运送以及灾民的安置等工作。

应急专家组:由区安监局和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组成,为现场应急救援抢险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组:由区监察局、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总工会等组成、负责事故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等工作。

2.3应急联动机制

区指挥部建立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联络员会议制度,由区指挥部成员、竟成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参加。建立协作关系,实现应急资源互助、信息共享。

3预警信息与处理

3.1 预警信息

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单位)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针对本级本部门(单位)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和预警措施。大力推进事故信息的预警预报。设立事故及事故隐患举报信息电话,并向全社会公开。

3.2 信息处理

3.2.1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单位)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接到可能发生事故的信息后,应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及可能危及的人数等及时做出判断,初步确定预警级别,报告或通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组织专家对事故及隐患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进行辩识评估。

3.2.2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和竟成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接到事故隐患信息后,要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必要时立即报告区政府(区应急办),同时抄报区安监局和区直相关部门。区安监局和区直相关部门(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做好预防工作。

3.3事故预警

3.3.1 预警分级: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按照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可能造成的事故进行预警。预警级别原则上分为四级:可能导致一般事故的为四级(Ⅳ级)、可能导致较大事故的为三级(Ⅲ级)、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为二级(Ⅱ级)、可能导致特别重大事故的为一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3.3.2预警发布和解除:Ⅳ级预警由区政府负责发布和解除。Ⅲ级、Ⅱ级和Ⅰ级预警由区指挥部报请上级发布和解除。

3.3.3 预警内容:预警信息应当包括发布机关、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3.3.4 预警方式:预警信息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通讯手段和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电视、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通知等。

3.3.5 预警措施:发布Ⅳ级以上预警后,区指挥部应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并组织现场督导组赶赴现场督导。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以下预警工作:

1)事故未发生时,负有信息报告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事态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对事态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并通知可能发生地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准备。

2)事故已经发生,立即启动区级应急响应。

3.4分析和共享

区安监局对接收的事故预警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提出应急处理建议,报送区政府。

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社会其他部门、机构和公众通过新闻媒介、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方式实现事故预警信息共享。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级别

按照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Ⅳ级响应(一般事故)、Ⅲ级响应(较大事故)、Ⅱ级响应(重大事故)、Ⅰ级响应(特别重大事故),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标示。

4.1.1启动Ⅳ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含失踪、受困,下同)或者危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下且事故及影响仍未消除的事故;

2)超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能力的事故;

3)跨乡镇(街道)行政区的事故。

4.1.2启动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

2)超出区政府应急救援能力的事故;

3)跨区级行政区的事故;

4)其他需要由市指挥部处置的事故。

4.1.3启动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2)超出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能力的事故;

3)跨市级行政区的事故;

4)需要报请省人民政府或省指挥部处置的事故。

4.1.4启动级响应的条件

1)造成或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

2)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事故;

3)需要报请国务院处置的事故。

4.2 应急响应的实施

4.2.1级应急响应:由区人民政府发布并组织实施。

4.2.2级、级和级应急响应:由区人民政府或区指挥部报请上级启动应急响应。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区应急办直接指挥全区应急处置工作,区指挥部做好前期处置工作。

4.3事故报告和处理

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有关区直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事故信息报送和处置制度,切实做好事故信息的收集、传输和上报工作。

4.3.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故性质、程度、受灾范围、事故救援情况、影响人口、事故成因、已经采取的措施等,以及波及范围、事故发展趋势,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事故损失信息包括: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因事故需要救济的情况和已救济的情况等。

4.3.2虽然发生在我区行政区域外、但可能对我区生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也要进行相应级别的预警。

4.3.3事故中死亡、失踪、被困人员如果有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人员或外国公民或者事故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的,相关部门(单位)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涉外、涉台、涉港澳有关应急预案实施。

4.4 指挥和协调

区直有关部门(单位)立即按照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组织相关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在当地政府配合下组织实施救援。相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救援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救援队伍应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救援,事故发生地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链。

区属以上企业发生事故时,其主管部门应全力调动相关力量和资源,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中央、省、市属在本区企业、特殊领域发生事故或者事故涉及多个领域、跨区行政区域、影响特别严重时,区指挥部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报请上级启动I级或II级或Ⅲ级应急响应。

4.5 应急救援

现场救援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救援力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当地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处置。

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跨区乡镇(街道)或领域影响重大的事故救援行动,由区指挥部协调实施;必要时报请上级支持协调。

4.6 医疗卫生救助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防疫工作,协调有关专业医疗救护机构和专科医院派出有关专家、提供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

4.7 应急救援人员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8 群众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当地政府应与企业、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指定有关部门(单位)实施疏散、转移,启用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医疗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负责治安管理。

4.9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组织调动本行政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4.10 现场检测与评估

根据需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事故现场检测、鉴定与评估小组,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区指挥部办公室和区有关部门(单位)。

4.11 信息发布

区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区政府办负责指导、组织涉事部门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做好事故信息发布工作。

4.12 应急结束

当事故现场得以控制,可能救出的遇险人员全部得救,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由启动应急响应的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5、善后工作

5.1 善后处置

根据事故级别和发生地,由相应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等。

5.2 社会救助

事故发生后,民政等相关部门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5.3 保险

各类保险(安全责任、工伤、意外伤害、财产等)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执行,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5.4 事故调查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组建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全面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事故单位(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较大事故、重大、特别重大事故报请市政府、省政府或国务院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由区安监局牵头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区人民政府直接组成调查组或者授权区有关部门(单位)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至区指挥部。根据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交的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区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报送区指挥部。

6、应急保障

6.1 经费保障

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资金,可先从安全费用和生产安全风险抵押金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中支付。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当地政府垫付。各级政府处置事故所需工作经费,由各级政府负责保障。

6.2 物资保障

在区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和竟成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企业应根据救援需要制订应急救援物资的专项保障预案,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及时供应到位。

区民政局组织协调救灾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工作。各级政府可与相邻地区签订物资供应和运输互动协议。

6.3 队伍保障

区指挥部依托各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组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企业应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应急专家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中的作用。

6.4 通信与信息保障

区安监局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数据库、重大事故隐患台账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规范信息获取、分析、发布、报送格式和程序,保证应急预警、事故报告、救援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区应急办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必要时,可紧急调用或征集其他部门和社会通讯设施,确保指挥信息畅通。

有关部门应急指挥机构和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部门本地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并按季度报、半年报、年报的要求,定期向区安监局、区应急办报送有关信息,重要信息和变更情况要立即报送。

应急救援时发生通信线路中断,区工信委协调组织相关通信运营企业及时组织抢修,确保应急指挥信息通畅。

各级、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本地区或本领域所有应急指挥机构和相关部门(单位)的通讯联系方式。

6.5 交通运输保障

发生事故后,区指挥部根据救援需要及时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提供交通运输保障。区公安分局对事故现场进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道路、桥梁、隧道等受损时,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抢修,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

6.6 医疗卫生保障

各级各部门应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事故的救治能力。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尤其是专科医疗救护机构的资源信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按照专业规程进行现场防疫工作。

6.7 科技保障

要充分利用专家和相关技术机构作为生产安全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重大问题,开发应急技术和装备。

6.8 装备保障

开展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装备数据库和有关制度,实现资源共享。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本区域(本单位)本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情况。

6.9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事故发生地的竟成镇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提供重大事故灾难发生时人员避难需要的场所。

6.10 治安保障

事故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公安等部门维护社会秩序和事故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

7、监督管理

7.1 预案演练

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组织全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各级各部门应急指挥机构要积极组织本级本部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各企事业单位要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和竟成镇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组织的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结束后,形成总结报告送区指挥部办公室和区应急办备案。

7.2 宣传与培训

7.2.1宣传

区安监局和区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应急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各种媒体提供相关支持。竟成镇人民政府和各街道办事处结合本地实际,负责本地相关宣传、教育工作。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社区建立互动机制,向周边群众宣传相关应急知识。

7.2.2培训

区有关部门要组织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及相关的救援队伍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有关部门(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7.3 奖励与责任追究

区人民政府对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8.1 预案管理与更新

区指挥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8.2 有关用语的含义: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3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区指挥部负责解释。

8.4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正式实施。

 2016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