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今日珠山
从“问题清单”到“民心答卷”——珠山区昌河街道书写基层治理新篇
来源:古镇珠山 发布时间:2025-07-18 09:28 访问量:

                                                                                    

珠山区昌河街道社区广场上的防溺水宣传展板前人头攒动,景东安厦社区新办公用房里居民围着社保员咨询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近期以来,昌河街道创新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曾经,物业社区权责不清,以及私拉电线充电等潜在的安全风险等问题,一度是群众心中的“烦心事”。如今,从领导干部接访听民意、解民忧,到充电桩等便民设施点亮生活暖意;从嵌入式养老服务守护晚年幸福,到常态化安全巡查筑牢平安防线,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生动体现着党员干部从“聚焦问题整改”到“主动靠前服务”的理念转变,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递交了一份温暖的“民心答卷”。

■ 直面痛点:把“问题清单”变成“整改实效”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整改的靶向。”昌河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将“背靠背”收集意见与“面对面”倾听诉求相结合,画出民生需求的“精准画像”。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各界人士座谈,线上线下同步征集建议,像“梳辫子”一样梳理出政绩观偏差、推诿扯皮、漠视群众利益等8类22个问题,每条问题都标注着整改时限和责任领导,形成“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整改路线图。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找不对人、问题没人管”现象,街道推出“领导接访直通车”机制。有居民因邻里纠纷多次反映无果,街道分管领导主动接访倾听诉求,协调社区、物业、司法所等多方力量联合调处,3天内就化解了矛盾。如今,“有问题找接访领导”成了居民的口头禅,仅今年就通过领导接访、多方联动化解矛盾纠纷30余条,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 精准破题:用“民生小事”撬动“治理效能”

“以前社区办公场所拥挤狭窄,每次去只能站在窗口咨询,很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新的办公用房宽敞整洁,还有沙发可以供我们休息,比家里还方便!”景东安厦社区居民李阿姨的话,道出了“面子”与“里子”的辩证法。针对“政绩观偏差、搞面子工程”的问题,昌河街道在景东安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中,严守“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原则,优化空间布局、拓展服务内涵,增设便民服务角、老年活动室、乐享阅读区等,让每一寸空间都装满“民生温度”。

在梦园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送餐车每天准时出发,为独居老人送去热乎饭菜;辖区空地上,6个崭新的充电桩已投入使用,电动车乱拉线充电的隐患成了“过去式”。这些变化源于街道建立的“民生小事清单台账”。通过9次社区座谈会收集的200余条群众建议,最终转化为7个民生项目。从安装充电桩到引进养老服务,从安全巡查到消防演练,党员干部带着问题清单“上门服务”,让居民感受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实在。

■ 筑牢底线:以“纪律红线”守护“民生安全”

“晚上散步常看到红袖章巡逻,心里踏实多了!”这是居民对社区每晚安全巡查的直观感受。针对“九小场所”、燃气安全等隐患,该街道组建“夜间巡查小分队”,每晚开展安全巡查,半年来完成6次专项排查、1次消防演练、2场安全讲座。

在正风肃纪的“高压线”下,违规吃喝等作风问题也得到解决。昌河街道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在“红脸出汗”中筑牢廉洁防线。以“零容忍”态度维护纪律权威,营造出“干事干净、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从“问题清单”到主动服务,从“清单管理”到精准治理,不仅是一场作风洗礼,更是一次治理能力的升级。走在昌河街道的大街小巷里,看得见的是充电桩旁的欢声笑语,听得见的是养老服务中心的暖心话语,感受得到的是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同行的默契——这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最生动的写照,也是“民心答卷”上最温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