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区立足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以“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为发展路径,创新打造“陶瓷创意设计+”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赋能、机制优化三大核心举措,推动设计、技术、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整合全域资源,构建创意设计“生态圈”。聚焦设计端、生产端、销售端“三端融合”,打造资源共享、要素联动的产业生态体系。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一轴三园七板块”联动格局,以陶源谷艺术生活街区为主轴,辐射瓷源境、三宝设计谷、三宝蓬艺术聚落三大园区,重点建设国瓷头部企业基地、国际设计师工作室、陶瓷数智化平台等七大板块,将三宝影响力逐步辐射至陶溪川、雕塑瓷厂、老鸦滩等园区,推动“三园”变“N园”,形成“园区互补、产业共生”的生态网络。
激活市场主体。盘活昌飞工业遗产等老旧空间,引入上海木马、杨明洁工作室等顶级设计品牌,联合央美、同济等高校组建校企联盟,建成创意设计工作室、孵化基地等载体3个,落地企业12家,构建“设计—研发—转化”全链条生态。链接全球资源。依托占地6.7万平方米的三宝设计谷,打造全球陶瓷创意设计中心,举办中国陶瓷创意设计前沿论坛、中欧艺术交流展等活动。联合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助力1000余项设计成果跨境交易,实现文化输出与贸易增长双赢,推动陶瓷企业出海、产品出海、品牌出海、文化出海。
深化产业融合,培育创新发展“增长极”。以“陶瓷创意设计+”为核心,推动科技、文旅、城市更新多领域跨界融合。科技赋能设计升级。推广“艺次元·陶瓷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应用,利用VR/AR、AI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开发“华瓷有礼”APP,上链版权作品总价超2000万元,推动设计成果数字化转化。文旅消费提质扩容。设计“夜珠山”文旅IP,培育瑞牛文创等品牌。打造陶源谷艺术疗愈目的地,举办国际论坛、新品发布会等活动。城市更新焕活文脉。实施“西路记忆”街区复兴、“宋·瓷文化走廊”等项目,修复古窑址、古瓷道等“四古”遗存,建设“一馆九驿”文化地标,推动陶瓷文化“愈古维新”。
健全服务机制,打造创客成长“强支撑”。构建“引育留用”全周期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才引育精准化。依托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职业大学等“两校一所一院”,年输送千名设计人才。出台《加强陶瓷创意设计若干措施》,引进高端人才纳入省级重大工程,培养103名工艺美术师。营商环境便利化。提供294项“市县同权”“无感办理”服务,设立“景漂”政策咨询专窗,发放“景漂贷”1821万元,惠及78名创业者,打造“24小时活力生活圈”。产权保护体系化。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机制,覆盖唐山、鹰潭等6市,创新“司法确认+行政调解”模式。推进专利质押融资,陶瓷专利质押金额破亿元,蝉联“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