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积极打造“夜珠山”消费带作为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战略支点,内强“夜珠山”消费带品质、外树“夜珠山”消费带形象,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为珠山区建设国家试验区贡献文旅力量。
一、2022年获奖情况
1月,珠山区荣获江西百县百日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优秀组织奖”;3月,三宝国际瓷谷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称号,瑞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6月,陶溪川文创街区获评“2021年度全省优秀景区”,陶文旅集团获评“2021年度江西省优秀旅游企业”;7月,“夜珠山”消费带正式授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8月,陶阳里御窑景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9月,陶溪川文创街区入选第一批“全国非遗旅游街区”。
二、2022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擦亮“夜珠山”名片,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我局先行先试,充分扩大夜间文旅消费,繁荣发展夜间经济,通过“文化交流”做旺“经贸往来”,形成“全域、全时、全龄”的文旅消费生态体系,高品质建好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珠山”消费带,为景德镇全域发展夜经济探索出成功路径。11月1日,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景德镇调研时指出,要打造别具一格、极富吸引力、引爆力的城市夜经济,同时在省委第二十四次深改会上对“夜珠山”文旅消费带发展模式给予肯定。一是加强合力共建。市委主要领导点题开展夜经济政策研究,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度夜经济工作,推动出台促进“夜珠山”消费的有力举措。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常态化调度夜经济工作,为夜间文旅消费促进活动“站台”。区直有关部门主动搭台,与辖区内文旅企业组建夜间文旅消费联盟,抢抓夜经济发展机遇。上下合力积极建设“夜珠山”。二是激发消费活力。结合节庆假日、特色文化、历史底蕴等,聚焦“七夜”打造多元化的夜间消费业态,先后策划推出了“夜珠山·消夏音乐节”、“夜珠山朗诵会”、“夜珠山SHOW场·脱口秀”、“沉浸式汉服剧本演绎”等文旅活动百余场,今年国庆黄金周,“夜珠山”消费带深挖陶瓷文化内涵,丰富夜间业态,打造陶瓷文化+休闲娱乐的消费多元场景。据统计,国庆期间来珠山区旅游人次达201.3万,旅游总收入达23.72亿;其中:夜间旅游人次113.73万,夜间旅游收入达13.9亿,“夜珠山”收入占比全市30.8%。三是强化项目拉动。充分挖掘本地陶瓷特色文化,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与研发设计能力强的文创公司合作,开发了礼盒、茶具等近10种“夜珠山”文创礼物,并积极推动“夜珠山·文创旗舰店”落地,让游客来到珠山,把夜珠山礼物带回家;同时以“品牌+战略”、“品牌+冠名”的形式打造“夜珠山·城市文化会客厅”,“夜珠山·码头夜市”等项目,将夜读、夜游、夜宴等业态引向深入,延伸文旅消费链条,进而持续扩大“夜珠山”消费带品牌知名度。四是强化品牌传播。运用官方推介+媒体矩阵为品牌造势,8月25日,在全国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论坛上,“夜珠山”作典型经验分享。9月28日晚,首届江西风景独好云端推介会举办,大美发现官以沉浸式打卡体验的方式展示了景德镇“夜珠山”的独特魅力。“夜珠山”消费带的相关做法和成效多次受到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的宣传推介,上稿百余篇;并利用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夜珠山”的曝光率,强化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擦亮“老字号”名片,延续千年陶瓷历史文脉
2021年,我局组织评选出了10家首届“景德镇陶瓷百年老字号”及老字号标识,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今年7月,我局面向全市开展2022年“景德镇文化老字号”评选征集活动。9月,经过线上投票、线下路演、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熊友根窑、崔正泰號、迎祥堂等7家“景德镇文化老字号”。
(三)擦亮“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名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我局以三宝国际瓷谷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为着力点,精准对标推进双“一号工程”,将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数字经济紧密结合,推动文旅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邀请专家开设讲座,组织开展版权知识宣传活动,指导各类企业和个人进行版权登记,辅助指导了隐堂文化、文祥窑、景德造、瑞牛文化等企业完成了版权登记工作,大量陶瓷原创设计得到了版权保护。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举办珠山版权作品展暨新品发布会,通过版权作品的展示和版权主题论坛的开设,营造了良好的版权服务氛围。二是积极发展数字文旅,打造数字藏品,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数字文创。3月,我局到成都邛崃市深入考察了旅游集散中心数字平台建设,同时对熊猫基地、东郊记忆、猛追湾望平坊文旅街区等著名文旅企业进行了参观学习,探索未来招引数字文旅企业落户珠山的可能性。三是积极开展“千干进万企、党建促发展”促进珠山营商环境活动,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深入企业进行上户走访,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四)擦亮“书香珠山·城市文化会客厅”名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我局从辖区内100多家公共文化空间好中选优,培育打造了22家“书香珠山·城市文化会客厅”,包括酒店式、民宿餐饮综合体式、书店式商圈文化空间,区直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在原有阅览室升级打造的基层文化空间以及艺术家工作室跨界文化空间。一是拓展形式,10月,“夜珠山”消费带七夜业态中“品味夜读”版块的延伸——“夜珠山·城市文化会客厅”艺术装置《一面红旗》落户区发展中心,长12米、宽6米、高6米的艺术装置融入茶吧、展架、书架等内容,结合户外地台活动区,打造出一个具有低碳环保、可持续、如翻书般的视觉形象文化艺术公共书吧,可提供文化沙龙、书籍借阅、文创展陈等服务。二是抓住全民阅读月和世界读书日有利契机,打造“4·23书香珠山读书节”品牌。4月,举办第四届“4·23书香珠山读书节”活动,以“来夜珠山,一起读书吧”为主题,通过征集并发布好书推荐视频和海报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组织开展全区“十佳阅读大使”和“书香系列”评选活动,邀请历届阅读大使走进有代表性的点位现场阅读。三是落实“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工作计划,指导各会客厅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在全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擦亮“古镇飞舞”志愿服务队名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整合各镇街公共文化资源,组建珠山区“古镇飞舞”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并授旗,切实开展好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一是结合春节、元宵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送春联、包元宵、送戏下乡、虎年美术展览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结合校园生活和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少儿陶瓷手绘、戏曲进校园、红色讲堂进校园等活动,使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三是发挥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阵地作用,开展赣剧联排演出、文艺作品赏析讲座、陶瓷书画作品展等各类文艺活动,提高艺术人文素养,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
(六)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文旅市场安全有序
持续加大疫情防控巡查力度,按照指挥部最新防疫要求,出动检查人员1600余人次,对辖区歌舞娱乐场所、电影院、景点景区进行巡查督查;督促检查辖区内5家景区,特别强调要严格按照最新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我局按照检查任务情况,由班子成员带队,分成四个专项检查小组,每日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巡查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上报。同时,积极联动公安、城管及属地街道,常态化开展对KTV的专项整治。
三、下步工作打算
1、积极融入国家试验区建设,以御窑厂遗址申遗为统领,做好珠山辖区内御窑厂遗址、湖田窑址、落马桥元代窑业遗址的改造提升、保护利用等工作。抓好老城区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创建国家文化保护利用示范区。
2、围绕“很好玩,看得见,摸得着,带回家”做大做强“夜珠山”消费带品牌、发展壮大“夜经济”,积极将运营好“夜珠山”品牌更好地融入珠山区“三大会战”之中,推动各项工作举措落实落细,切实做到引流量、促消费、助经济、谋发展。
3、以成功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为契机,提升版权服务质量,激活创新创业活力,做大做强全区文化产业规模,对文化产业实施政策扶持引导,加大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加强文化产业调度,打造九集小镇、陶艺街等成为特色文化街区,进一步扩大珠山文化影响力。
4、主动研究、主动对接、主动布局市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做足珠山陶瓷外贸文章,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利用“学习大舞台 古镇畅起来”、“书香珠山·城市文化会客厅”等品牌优势,调动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的资源,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文艺活动。发挥“古镇飞舞”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队的作用,切实地开展好文化文艺志愿服务工作。
5、我局将进一步担好管理责任,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勤上门督促指导,加大防疫知识宣传力度,筑牢基层疫情防控网,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珠山区文广新旅局
2022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