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民政局 > 发展规划 > 工作计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54178/2023-45025
区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
来源:珠山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11-27 09:55 访问量:

一、兜底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脱贫户中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对象进行了监测,不定期入户摸排。同时,建档立卡脱贫户数据与享受农村低保、特困数据每月进行比对。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脱贫户中享受农村低保162户230人,享受农村分散供养特困6户6人;脱贫户中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8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20人,同时享受两项补贴21人;脱贫户中享受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补贴11人。做好了每月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中脱贫户资金发放工作。

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与区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2023年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的通知》,今年我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达到90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570元。截至11月,全区纳入城乡低保对象7574户10466人(其中:农村低保403户521人);坚持不懈狠抓动态管理,截至11月,全区共清退城乡低保828户1273人,取消金额达64.1万元;纳入低保370户996人。

2、城镇解困脱困。开展城镇贫困群众信息动态管理,及时将最新数据与教育、就业、住房保障、残联等相关部门共享,进一步摸清完善了该类对象的帮扶需求。为全区城镇贫困群众购买了防贫险和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

3、特困供养。全区现有城市特困供养对象197人(其中:集中供养10人),现有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0人(其中:集中供养4人),提标后,特困供养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170元,全失能、半失能、能自理护理补贴分别达到1380元、350元、100元。

4、精简退职救济。精简退职救济标准的提标工作落实到位,提标后,城乡精简退职人员救济标准分别达到675元和630元。全区现有城镇精简退职人员24人、农村精简退职人员1人。

5、临时救助。为确保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及时,设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机制。同时,实施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每季度对各街道、经开区按需下拨备用金。

三、全面激发基层社区治理活力

1、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体系建设。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委编办、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联合制定印发了《珠山区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体系建设办法》,涵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范围对象和人员配备、基本职责和基本条件、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管理监督和考核激励、有关要求”共五个部分。

2、开展幸福社区”星级社区创建。按照《“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评定规范》,组织各村、社区按照“组织领导、综合平台、人才队伍、服务供给、治理机制、居民自治”六项要求,积极开展了“幸福社区”星级社区创建工作。2023年度申报五星“幸福社区”6个:新厂街道林荫路社区、竟成街道樊家井社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经开区画眉楼社区、珠山街道莲花塘社区、太白园街道浙江路社区;申报四星“幸福社区”4个:新厂街道陶艺社区(原新厂社区)、新村街道昌虹社区、昌河街道梦园社区、里村街道恒大社区;申报三星“幸福社区”4个:珠山街道御窑社区、太白园街道西瓜洲社区、石狮埠街道梨树园北苑社区、周路口街道广场社区。

四、优化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根据老年人需求,我区全面统筹现有的村(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站)和市级交付的闲置国有资产,结合社区基础条件,2023年重点打造了石狮埠街道半边街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结构加固,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便捷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

2、建设运营城市老年助餐网点。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居家老年人助餐工作管理水平、扩大覆盖面,珠山区继续打造了新厂街道老厂社区“幸福餐厅”、昌河街道景东安厦社区“幸福餐厅”、新村街道洪家山社区“幸福食堂”3个社区老年助餐点。

3、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大幅降低老年人居家活动的安全隐患,改善困难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照护条件,2023年我区实施了1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根据辖区内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信息,由第三方上户评估老人的情况,实行“一户一策”,为老人家安装无线门铃、扶手、小夜灯,为有需要的老人配置助行器、适老化座椅、移动马桶等设施。目前,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完成80%,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

4、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联合卫健、消防、市监、住建等部门,全力开展了辖区养老机构常态长效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风险管控和督查整治。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全面排查了辖区内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房屋安全隐患,建立了工作台账。与市监、公安、金融等多部门联动,开展了防范化解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为有效防范老年人意外伤害风险,联合街道、社区、保险公司开展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服务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群众普及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对象、理赔范围、理赔金额、理赔流程等常见问题。为提升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举办了珠山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暨选拔赛培训班,推荐成绩优异的养老护理员参加了2023年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

5、全面落实高龄老人津补贴制度。落实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80周岁至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90周岁至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10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400元。

五、社会事务(政务服务)成效明显

1、持续推进婚姻、殡葬服务移风易俗改革。今年以来,全区共办理婚姻登记4095对(其中:跨区域结婚80对、跨省结婚5对、跨区域离婚32对、跨省离婚1对、跨区域申请离婚73对),登记合格率100%。为辖区内丧属127人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16例。清明祭扫期间,开展了“鲜花换纸钱”文明祭祀公益活动,免费赠送鲜花3万余枝;开展“文明祭扫”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清明祭扫倡议书》1100余份。区民政局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婚嫁彩礼专项治理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召开了农村婚嫁彩礼工作布置会,珠山区农村婚嫁彩礼限额标准不高于9万元;各村制定了红白喜事公约。开展了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活动29次,利用“5·20”“2.14”“七夕”等日期举办了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开展了“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婚事简办、拒绝高额彩礼”宣传,营造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氛围。

2、积极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精准落实。根据《关于提高2023年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的通知》(景民字〔2023〕10号)文件要求,提标后,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1-11月,全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181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549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11人,每人每月享受补贴600元。对11名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进行了探视巡访。六〇二所社区精神障碍康复点目前已完成图纸设计,进入施工阶段。

六、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有序发展

1、五社联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我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承接并运营珠山区民政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区各街道民政服务站全覆盖。以五社联动为核心,依托区民政服务中心和各街道民政服务站,先后开展了“社会救助宣传月”“银发守护”“文明祭扫”“爱心陪诊”“阳光周末”等主题活动145场,服务群众10793人次;建立了困难家庭“一户一档”2272户,开展探访1701人次;开展了社会工作个案15个,小组工作17个,服务群众500余人;发展社区志愿者200余名。服务以来,获省、市、区各级媒体报道251篇。

2、筹集社区社会组织微基金。通过腾讯公益平台筹集社区社会组织微基金,组织全区开展了“慈善一日捐”网络募捐活动。此次筹集的社区社会组织微基金将用于开展助老、助幼、助残、助困等慈善救助项目,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和帮扶乡村振兴点,助力我区社区社会组织治理建设。

3、举办社区公益创新项目大赛。为了不断深化公益创投成果,今年6月我区举办了第二届“瓷都共创·益美珠山”社区公益创新项目大赛,21个项目获得了社区公益创投资金支持。创投项目聚焦民政“一老一小”为主要服务对象,核心围绕“困境儿童心理关爱、为老服务、人才与志愿者培养”三大类别,通过创新“品牌+公益”模式,“五社联动”直面社会治理难点。截至10月,全区共开展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活动57场,直接受益人群达1980人次。服务活动整合和吸引了社会资源支持,对接国内优秀互联网公益平台(腾讯公益、支付宝公益)支持社区、社区公益好项目发起和建立社区微基金,在保证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实施质量、资金管理使用规范的基础上,以品牌组织带动品牌项目,提升了公益创投活动整体效应。

七、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落细落实

1、强化儿童福利精准保障。按照“认定一个、录入一个”原则,加强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信息“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录入更新,实行信息动态管理。全区现有困境儿童43人(其中:社会散居孤儿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8人),留守儿童5人。根据《珠山区民政局 珠山区财政局<关于提高2023年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的通知》要求,城乡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人均每月提高160元,达到每人每月1610元;残疾孤弃儿童发放照料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1380元。依托省民政厅“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我区4名孤儿获得助学金2.5万元。

2、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对监护缺失、家庭贫困、心理和行为偏差、学业困难、身体残疾等特殊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全面摸排,截至目前,全区共摸排出重点儿童7人,与其监护人签署了《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协议书》,建档立卡进行精准帮扶服务。聘请了第三方和景德镇市普诺健康心理研究发展中心对10名留守儿童和41名困境儿童开展了家庭监护能力评估和心理健康评估,评估出有轻度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问题2人,加强了探视巡访和心理关爱,开展了心理健康服务。“六一”儿童节开展了“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主题活动,走访慰问了43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并送去了爱心温暖包。

3、组织开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活动。今年以来,我区开展了春节走访、雷锋月、植树节、阳光周末母亲节、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防溺水、政策宣讲进村(居)、“温暖童行”慈善项目等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主题活动200余场。开展了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情暖新春·共护未来”主题服务活动10余场,活动内容涵盖走访慰问、政策宣讲、安全检查、心理健康关爱、一对一亲情结对和课外活动等,惠及未成年人18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