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高效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
1、坚持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至6月,全区纳入城乡低保对象8144户11136人;全面开展了城乡低保申请对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共清退城乡低保879户1322人。
2、全面完成2022年低保等救助(补助)提标提补。区民政局联合区财政局下发了《关于提高2022年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的通知》,提标后,珠山区城乡低保标准达到84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530元。全区现有城市特困供养对象186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1人;特困供养救助提标后,特困供养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100元,全失能、半失能、能自理护理补贴分别达到1380元、350元、80元。截至6月,全区现有城镇精简退职人员30人、农村精简退职人员2人;精简退职救济标准提标后,城乡精简退职人员救济标准分别达到575元和530元。完成了2022年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提补工作,提标后,“两项补贴”标准均提高至每人每月80元。1-6月,珠山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其中: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318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63人。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11人,每人每月享受补贴600元。
3、实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设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每季度对竟成镇、各街道、经开区按需下拨备用金。
4、强化城乡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春节前夕,我区开展了“扶贫送温暖”活动,共计走访困难户1800户;报送了50户困难家庭参加市慈善总会“情暖万家”走访活动,每户获得慰问金300元及慰问物资。针对脱贫户中的44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对象全部入户排查,做好了排查台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每月进行比对,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农村低保171户257人;享受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7户7人。为全区困难群众购买了防贫险。
(二)全面推行基层社区治理改革创新
1、组织村、社区开展了“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优秀城乡社区协商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江西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目前,我区已推选后街村、三宝村、昌盛社区、赛跑坦社区4个村(社区)参加了“优秀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评选活动。
2、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推行“365天服务不打烊”。在工作日中午、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开通预约服务、建立帮办代办、线上自助等服务。组建帮办代办队伍,强化多样化代办帮办服务机制建设。“365 天服务不打烊”已在各村、社区全面实施。
3、按照《“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星级标准及评定规范》,竟成镇、各街道、经开区积极开展了江西省“幸福社区”星级社区自评工作。
(三)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1、严防严控落实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区民政局对辖区内养老机构进行了全面暗访,督查了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召开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督查整改会议,督促各养老机构进行了整改。协调第三方机构上门对养老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入住老年人开展了核酸检测。
2、开展打击整治养老领域诈骗专项行动。加强养老服务督查监管。区民政局制定印发了《珠山区打击整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联合竟成镇、各街道、经开区对辖区范围内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场所)、农村爱心食堂及幸福食堂排查整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问题,严格落实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政策。区民政局、区金融办、区市监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日活动,为居民群众发放了宣传册并解读了相关政策。
3、积极探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组织第三方专业养老团队为20户居家失能、失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助餐送餐、精神慰藉、助洁助浴等专业服务项目。
4、支持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为辖区内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目前,已完成了15户适老化改造扶手安装。
5、保障高龄补贴和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及时足额发放。截至目前,2022年一、二季度,全区享受8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9209人;全区享受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补贴149人。
(四)强化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1、珠山区现有社会组织197家。2022年以来,完成了社会组织年检123家、新注册审批4家。制定印发了《珠山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完成了珠山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创新基地和珠山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中期考评工作。
2、举办了“瓷都共创·益美珠山”珠山区首届公益创投项目大赛。“益母”家庭教育公益项目、“画眉楼儿童服务站”、“珠山区社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公益项目”、“竟成镇儿童服务站”等大赛20强项目已正式启动。
3、搭建了全区社会资源整合链接平台。挖掘政府、企业、高校等社会资源,吸引行业专家、研究学者加盟,搭建了珠山区社会组织智库平台,招募了10位老师建立了专家资源库。结合珠山区社会组织需求,举办了“筑星行动”、“瓷益计划”等11期社工人才与社会组织赋能培训。
4、推动“一站一品”公益项目打造。按照“一站一品”服务设计思路,全区各社工站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重点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性,持续探索各具特色的品牌服务项目,形成了太白园街道“三色和谐劳动关系”“曙光通话”、新厂街道“爱的港巷”“阳光乐园”、昌河街道“城市美容师”等社工专业服务集合体。
5、2022年珠山区参加社工报考229人,成功举办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
6、围绕全区社区服务与社会治理研发设计30个社区公益好项目进行资源连接。
7、珠山区社工站协助所在辖区开展困难人群受灾情况摸排及灾后帮扶工作,累计入户80余户,服务居民120人次,协助开展消杀工作6次,清淤工作3次。
(五)全力促进社会事务规范发展
1、婚姻登记安全有序。为积极应对“520”婚姻登记小高峰,区民政局积极宣传推行赣服通婚姻登记网上预约通道和电话预约登记服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引导当事人分批次分时段进行登记。5月20日当天,珠山区婚姻登记处共为120余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发放健康文明婚俗文化宣传册100余份,引导新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礼观念和价值观念,抵制高价彩礼、攀比浪费等不良风气。1-6月份,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817对,离婚登记393对,申请离婚登记485对,补办结婚登记568对,补办离婚登记392对。
2、落实绿色殡葬惠民服务。推进丧事简办节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区民政局联合竟成镇、各街道、经开区开展了“文明祭扫守安宁·众志成城战疫情”文明祭祀、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和“关爱老人厚养薄葬”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了“推进殡葬改革文明祭扫”宣传知识讲座。倡导绿色低碳祭奠新风尚,发布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倡议书,大力推行敬献鲜花、网络祭思等祭祀方式,清明节期间我区开展了“鲜花换纸钱”公益活动,为市民换购鲜花4万余支。珠山区殡改办制定了《清明祭扫安全应急预案》,对历史埋葬点及南山公墓在清明期间祭扫开展了巡查及安全保障工作,实行分时段限流预约祭扫,落实交通管制、场所消毒、体温检测、查验两码等疫情防控措施,有效保障了祭扫安全文明有序。全面落实《珠山区惠民殡葬政策实施意见》精神,1-6月为辖区87名丧属减免了基本殡葬服务99800元。大力提升殡葬服务水平,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2022年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11例,1-6月份迁坟99座。
3、会同竟成镇、各街道、经开区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日常巡视救助工作,1-6月共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人。
(六)儿童福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1、提升儿童福利政策保障水平。2022年至今,全区共办理收养登记2件。全面排查、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信息,强化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分类保障,全区现有困境儿童39人(孤儿6人、事实无人抚养23人、留守儿童10人)。春节前,对辖区内困境儿童进行了走访慰问,依托省民政厅“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4名孤儿发放助学补助每人每季度2500元。
积极开展未成年关爱保护。建立健全了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辖区内村(社区)儿童主任和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加强了对困境儿童的探视探访,确保生活兜底和监护兜底落实到位。启动了“优秀一个母亲·幸福一个家庭”益母公益项目仪式,开展了“学雷锋月”“大手牵小手争做绿色使者”志愿者服务,举办了“有备无患嘉年华”青少年儿童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教育,组织了留守儿童老城博物馆文化探秘、“绘制未来放飞梦想”主题关爱、“品味传统心手相牵”亲子手工、“青苗成长记”留守·困境儿童生日会、“垃圾分类欢乐童行”、“点亮六一·共护未来”等未成年人保护系列主题活动,举行了珠山区儿童福利工作培训班。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低保动态管理,用好用足临时救助资金,做好城乡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二是继续完成全区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养老领域诈骗专项行动,继续督导辖区各养老机构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三是推进珠山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注册成立,开展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六化”建设,持续做好社区公益项目大赛20强项目执行动态跟踪,举行“瓷益计划”第六期社会组织赋能培训。四是完成珠山区慈善会换届工作。五是继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补贴发放以及“全网通办”宣传。六是继续做好全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和动态管理。七是做好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补贴发放及探视巡查。八是持续推进殡葬改革。九是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