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区民政局 > 发展规划 > 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期: 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14554178/2025-08781
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安排
来源:珠山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5-01-08 16:05 访问量:

2024年工作总结2025年工作安排

珠山区民政局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聚焦“弱有众扶”,不断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1、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健全。截至12月,全区纳入城乡低保对象6634户9042人,纳入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26人,城乡精简退职人员23人。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25场次,现场受理求助177人次、咨询988人次。

2、民生救助(补助)水平持续提升。完成了2024年救助(补助)提标提补工作,提标部份从元月份进行了补发。提标后,我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为95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达到605元;特困供养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240元;全失能、半失能、能自理护理补贴分别达到1500元、375元、100元;城乡精简退职人员救济标准分别达到775元和730元。

3、巩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针对脱贫户中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对象做好了监测,不定期入户摸排。建档立卡脱贫户数据与享受农村低保、特困数据每月进行比对。截至12月,全区建档立卡脱贫户中享受农村低保119 户156 人,享受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8户8人。为全区城镇困难群众购买了防贫险。

4、残疾人保障关爱持续完善。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城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标后均达到每人每月100元;1-12月,全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61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727人。建档立卡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11人,每人每月享受补贴600元。建设打造的六〇二所社区“仁爱之家”精神障碍康复机构通过为辖区智障人员提供音乐、烘培和陶艺等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实现重返社会的目标; 机构自运营以来,为35名服务对象提供了身体、能力、个人情况等评估服务;举办了精神康复讲座7次,助残日宣传活动1次,开展了社会适应、生活技能、职业康复与职业、疾病预防等训练课程620余次,绘画、书法、陶艺等特色课程250余次。绘画、书法、陶艺等特色课程240余次。联合区残联开展了“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发放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及惠残政策宣传单、残疾预防和康复手册等宣传资料8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人次。针对辖区一些身体残疾居民行动不便又需要到医院出具残疾等级评定鉴定和换证这一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联合区残联聘请三甲医院医生上门为残疾人开展了鉴定和换证服务,切实解决了残疾人群出门不方便、求医难的问题。

聚焦“老有颐养”,优化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规范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80周岁至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90周岁至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100 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400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惠及老年人9532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补贴惠及老年人1224人。重阳节期间,区委、区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带队走访了我区16名百岁老人,送去了鲜花和慰问金。

2、打造“一老一小”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新村街道洪家山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总面积2600平方米。服务中心依托“党建养老托幼”为主阵地,设有老年大学、幸福食堂、四点半课堂、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室,周边包含市第一小学、市第一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西路新区农贸市场及个体零售业,打通了社区15分钟养老便民服务圈。

3、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为了降低老年人居家活动的安全隐患,切实优化困难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照护条件,推进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安装扶手、增设防滑设施、助行器、防撞贴等适老化设施。截至目前,2024年1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提升了老年人的家庭安全环境,以实际行动为老年人的居家安全保驾护航。

4、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根据省、市民政部门下达的任务和要求,推进建设了1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昌河街道景瑶小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

5、建设城市老年助餐网点。计划打造的7个老年助餐网点已全部完成。

6、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为进一步加强对竟成敬老院的指导和管理,提升敬老院养老服务质量,根据省、市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工作文件精神,实施敬老院区级直管,制定印发了《珠山区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方案》,敬老院提升改造项目在区发改委已立项,目前正在挂网。

7、落实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制定印发了《珠山区民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工作的通知》《珠山区养老服务机构打通消防“生命通道”集中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组织召开了珠山区“安全生产月”及“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工作部署会,与6家养老机构签订2024年安全工作责任书。联合珠山消防救援大队、南河消防救援大队对辖区内的6家养老机构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督促各养老机构执行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及“零报告”信息报送制度,组织开展好各类险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大应急演练和巡查频次,加强基本生活、防寒保暖、食品药品等物资储存。

8、强化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举办了2024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暨选拔赛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选拔优秀养老护理员参加省、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比赛,打造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护服务。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1、公益创投助力社会服务。举办了珠山区第二届“瓷都共创·益美珠山”社区公益创新项目大赛,21个项目获得了社区公益创投资金支持,其中:儿童服务类8个、为老服务类9个、人才培养和志愿服务类3个、社区社会企业类1个;21个项目共计开展专业性社会服务活动300余场,直接受益人群近万人次。

2、“互联网募捐”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慈善事业健康蓬勃发展,以第九个“中华慈善日”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2024年度“慈善一日捐”网络募捐活动,区慈善会线上筹款181647.6元、获得配捐17774.74元,共计筹得善款199422.34元。根据省慈善总会关于在全省开展“赣鄱情”募捐活动方案的要求,区慈善会线上筹款7453.91元。

3、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帮扶。报送了50户困难家庭参加市慈善总会“情暖万家”走访活动,每户获得慰问金500元及慰问物资。签订了“景漂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项目(项目服务期限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培养“景漂儿童”的社会意识行为及情感,提升“景漂儿童”自我认同感和社会适应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了困难学生慈善助学,为我区8名困难学生申请了省“农商助学”申报,每人5000元助学金;7名困难学生申请了“金秋助学”申报,每人4000元助学金;1名困难学生申请了“金圣助学”申报,每人5000元助学金。完成了2023年“百岁福”慈善项目(项目服务期限: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采用“社工志愿者”服务方式,从老年人精神和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为辖区内7位百岁老人提供了上门服务。签订了2024年“百岁福”慈善项目(项目服务期限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为我区15名百岁老人提供精神慰籍、健康知识指导、慰问等服务。签订了“珠山区2024微基金一老一小关爱项目”(服务周期为2024年9月2日起——2025年9月1日止)。

)聚焦培育监管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

1、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我区现有核准登记的社会组织188家,现已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118家,新注册登记社团15家。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反对校园欺凌”、“医心医益”送医进社区、文明养犬、爱心义卖、适老化微改造、银发互助等公益活动30余次。联合区市监局、区教体局、区卫健委开展了2024年度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按照不低于3%的比例对区级社会组织进行了双随机上户抽查,其中:教育类社会组织3家、医疗机构3家。

2、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景德镇关于做好2024年助力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推动珠山区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区现有20家社会组织开展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布了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120个,实际招聘高校毕业生42人;发布了就业见习岗位60个,实际招收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16人。

聚焦民生福祉,扎实推进社会事务工作落实

1、着力提升婚姻登记质效。1-12月,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1321对,离婚登记958对,补办结婚登记375对,补办离婚登记219对,申请离婚1396对。全面落实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共办理跨省结婚登记18对、跨区结婚登记201对,跨省离婚登记7对、跨区离婚登记88对,跨省申请离婚登记7对、跨区申请离婚登记135对。

2、多措并举深化移风易俗。今年以来,共举办“倡导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宣传活动20场、“树文明新风·为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宣传讲座1场。为营造重登记、强仪式、崇节俭的婚俗新风,与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区计生协、团区委联合举办了“2024爱在珠山”集体婚礼暨奇缘交友会。与区委宣传部、区妇联、区卫健委联合举办了“情定七夕·爱在珠山——下一站幸福”公交低碳集体婚礼。圆满完成了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对公墓开展祭扫安全隐患排查,严防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积极引导群众文明祭奠、低碳祭扫,开展了“鲜花换纸钱”文明祭祀公益活动免费赠送鲜花共计3万余束;开展了文明祭扫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500余份。1-12月,为辖区内丧属139人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6.76万元。

3、保障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全区现有困境儿童43人(孤儿4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9人)、留守儿童10人;城乡散居孤儿、实事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标后,均达到每人每月1700元;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照料护理补贴标准提标后达到每人每月1500元。今年以来,累计发放社会散居孤儿生活补助金 816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金596943元、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54000元。依托省民政厅“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为3名孤儿发放助学金23400元,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5000元。以“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为主题,指导各街道、社区开展“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52场。联合半边街社区开展了“微心愿”活动,实现了10余名孩子的“微心愿”。联合市民政局、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了“六一”儿童节志愿服务活动,向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手册及书包、台灯、牛奶、保温杯等节日礼物43份。开展了“摸底大排查”行动并建立排查台账,截至12月初,共走访排查各类儿童509人次,建立完善了43名困境儿童、10名留守儿童信息系统台账和走访关爱台账、2791名流动儿童信息系统台账,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各街道、社区邀请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教育活动讲座13余场,惠及儿童500余名。开展了“手拉手·传书香”活动,为农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募集图书、文具、玩具等物品139件。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业心理老师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点留守儿童开展了心理健康评估,对2023年度心理健康评估出的2名中风险、1名高风险的困境儿童开展了个案服务和关爱服务,对2024年新增的7名困境儿童开展心理评估和家庭评估,对12名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评估和关爱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进行办理登记,规范收养登记档案管理,强化依法履职意识,依法依规办理收养登记,今年以来,共办理收养登记1例。

4、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扎实做好了春节前后寒潮、清明节期间困境儿童的安全防范工作,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的生活、居住环境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排查用电、用气、用水、消防和食品安全,检查了防寒保暖等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切实保障了服务儿童生命健康安全。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安全教育宣传手册100余份。联合印发了《珠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排查出重点儿童7名,制定了帮扶措施,进一步开展帮扶服务。邀请专业老师围绕“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主题、儿童主任工作职责、典型案例等方面,为全区80余名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开展了专业化培训,切实提升了基层儿童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成立了“景漂儿童”关爱服务站点——“童心驿站”,为“景漂”儿童开展不同主题内容的公益讲座活动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我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一是民政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改革创新举措不足;民政力量依旧薄弱,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执行落实方面还不够精准到位;三是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2025年工作安排

全力推进集中整治取得实效针对民生痛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压实责任运用大数据监督核查系统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民生实事整治工作推进情况实地督导、重点抽查做好重点问题线索查处工作推进我区殡葬领域腐败问题专项行动。

二是全面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落实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救助工作;通过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解困脱困精准性、有效性;用好用足临时救助资金实施开展“救急难”及其他救助政策

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稳步推进街道敬老院区级直管机制和敬老院提升改造,将空置床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继续做好嵌入式养老机构和城市老年助餐点的建设;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加大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宣传,对符合条件并有意愿的老年人纳入养老机构集中供养;全力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做好高龄、空巢、失能、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探视巡访关爱服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养老服务提供坚实保障。开展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的政策及专业培训课程,针对养老机构举办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整体提升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水平。

是加强社会事务规范管理。规范婚姻收养登记服务全面落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继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继续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继续做好全区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五是着力落实慈善福利工作。开展全区困难家庭高考优秀学子调查摸底,抓好捐资助学工作;继续做好“赣鄱情”、“99一日捐”慈善募捐工作。

六是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活力。持续推进五社联动珠山区社区社会组织招募与培育计划,培育已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持续性开展“一老一小”公益活动;持续做好“邻里守望”关爱行动,积极引导慈善公益类、为民服务类、居民自治类等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优势,参与社区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提升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社会组织和慈善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资金使用和监督,提高公信力和透明度。